睡眠訊號

怎麼知道寶寶想睡了?—睡眠訊號觀察指南

,,

很多時候,寶寶哭鬧並不是調皮或任性,而是因為真的太累了。在累到受不了之前,他們會先透過一些「睡眠訊號」告訴我們:「我需要休息了!」

▎怎麼知道寶寶想睡了?—睡眠訊號觀察指南 🌙

睡眠訊號

很多時候,寶寶哭鬧並不是調皮或任性,而是因為真的太累了。

在累到受不了之前,他們會先透過一些「睡眠訊號」告訴我們:「我需要休息了!」

只是,如果我們沒有注意到,等到寶寶過累才開始哄睡,入睡過程就會變得特別困難。

這些睡眠訊號大致可以分成 早期 和 晚期,爸媽可以透過觀察來判斷「什麼時候該帶孩子去睡覺」。

▎早期睡眠訊號(最好入睡的黃金時機)

這個階段,寶寶正一步步進入「想睡模式」。如果能在這時候開始睡前儀式,通常會比較順利入睡。 常見的早期訊號有:
  • 眼神開始放空、發呆
  • 動作變慢、活動力下降
  • 對玩具或人的反應減少
  • 開始揉眼睛、拉耳朵
  • 打哈欠

💡 把握早期訊號,帶寶寶放床、拉上窗簾、開始睡前儀式,就能更快、更安穩地入睡。

▎晚期睡眠訊號(代表寶寶已經過累)

如果錯過了早期訊號,寶寶就會進入「過累狀態」,這時候想睡卻又難以放鬆,入睡難度會大大增加。 常見的晚期訊號有:
  • 開始大哭、情緒明顯不安
  • 抱起來還在掙扎、難以安撫
  • 身體僵硬、拱背
  • 入睡時間拖得很長
  • 半夜更容易頻繁醒來

💡 如果寶寶經常在晚期訊號才被放上床,睡眠會變得不安穩,夜醒次數也可能增加。

▎隨著孩子長大,訊號會變得不明顯

睡眠訊號觀察

新生兒階段,睡眠訊號通常很明顯;但隨著長大,孩子可能還在玩、看起來很有精神,或者因為環境太刺激而不表現出疲倦,但其實身體早就需要休息了。

這些訊號會漸漸模糊,爸媽不容易再從表情或動作中察覺,這時候就需要依靠 規律的作息(也就是生理時鐘)

▎黃金放床時機依據:

  • 四個月前:【清醒時間】 搭配 睡眠訊號
  • 四個月以上~兩歲生理時鐘作息 搭配 睡眠訊號
  • 三歲後:安排固定作息,固定時間睡覺

▎給爸媽的一句話

看懂孩子的睡眠訊號,再配合規律作息,就能讓睡眠更輕鬆。
寶寶睡得好,情緒更穩定,爸媽也能更輕鬆。

更多文章
嬰幼兒睡眠顧問 • 心璞

嬰幼兒睡眠顧問 • 心璞

具護理背景的嬰幼兒睡眠顧問,結合科學方法與溫柔陪伴,專注協助 0–5 歲寶寶改善作息與睡眠品質。不僅幫助家庭建立安穩的好眠節奏,也陪伴媽媽在育兒旅程中看見力量,收穫成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