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驚惡夢

夜驚 v.s 惡夢:如何分辨?爸媽應該怎麼做?

,,

孩子半夜突然驚醒大哭,甚至尖叫掙扎,往往讓爸媽嚇壞:這是「夜驚」還是「惡夢」?

孩子半夜突然驚醒大哭,甚至尖叫掙扎,往往讓爸媽嚇壞:這是「夜驚」還是「惡夢」?

其實兩者很不一樣,分清楚了,才能知道怎麼幫助孩子。

▎夜驚(Night Terror)

定義:夜驚是一種「部分覺醒」的狀態,孩子大腦還停留在深層睡眠,表現卻像清醒。
常見狀況

  • 突然坐起來大哭尖叫、揮舞四肢
  • 眼睛可能張開卻沒有反應
  • 媽媽怎麼安撫都沒辦法
  • 發作後孩子通常不記得發生過

發生時機點

  • 多在入睡後 1–4 小時後(深睡眠階段)
  • 常見於 18個月 – 30個月的孩子

改善方法

  • 保持環境安全,避免孩子跌落
  • 不要硬叫醒(可能讓孩子睡不回去)
  • 等待發作結束,通常幾分鐘後孩子會再度進入深眠
  • 白天避免過累,維持規律作息

夜驚

▎惡夢(Nightmare)

定義:惡夢是孩子在做夢時,經歷了恐怖或不安的內容,醒來後仍能記得夢境。
常見狀況

  • 突然驚醒,大哭尋求安慰
  • 能清楚表達夢境,如:「夢到怪獸」、「有人追我」
  • 醒來後仍顯得害怕、黏人

發生時機點

  • 多在下半夜或清晨(常見是在睡醒前1-4小時發生)
  • 各年齡層孩子都可能發生

安撫方式

  • 抱抱、給安全感,讓孩子知道「妳在」
  • 白天可以「反轉夢境」:例如畫下夢境,再讓孩子加上超人或魔法守護 → 幫助消化恐懼
  • 避免睡前接觸過度刺激的內容(例如恐怖畫面、吵鬧環境)

▎給爸媽的話

夜驚或惡夢,都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常見的睡眠現象,並不代表孩子有問題。

最重要的是:

  • 保持冷靜,先確認安全
  • 過程中給予孩子安全感,陪伴他度過

孩子的睡眠偶爾會有波動,但妳的陪伴,就是他最大的安定。

感謝你的閱讀!如果想持續接收【更多有料的睡眠與育兒資訊】,歡迎追蹤我的社群:

  • FB / IG / Threads:每天都有實用小撇步,用圖文和短影音輕鬆學習。

  • 加入 Line@:提供專屬諮詢與服務,讓我陪伴你解決睡眠困擾。

  • 好眠文章:這裡有更深入的育兒好眠文章,幫助你找到適合自己與孩子的睡眠解決方案。

更多文章
嬰兒猝死症(SIDS)
寶寶好眠|睡眠寶典
嬰幼兒睡眠顧問 • 心璞
認識嬰兒猝死症(SIDS)與預防方法

嬰兒猝死症( SIDS)是指 一歲以下嬰兒,在沒有明顯疾病或外傷的情況下,於睡眠中突然離世,即使經過完整病理解剖與環境調查,仍無法找到確切原因。

閱讀更多 »
安撫物
寶寶好眠|睡眠寶典
嬰幼兒睡眠顧問 • 心璞
何時可以讓寶寶擁有安撫物?挑選指南一次看

在上一篇提到「嬰兒床內要保持淨空」,這是因為一歲以下的寶寶,肢體控制能力還不成熟,鬆軟物品容易造成窒息風險。但當寶寶滿一歲、動作發展良好時,爸媽就可以開始考慮,適時介入安撫物,幫助寶寶在睡前更有安全感。

閱讀更多 »
睡眠儀式
寶寶好眠|睡眠寶典
嬰幼兒睡眠顧問 • 心璞
睡眠儀式:讓孩子安心入睡的小秘密

睡眠儀式是一段每天重複的睡前流程,就像是一個「放鬆密碼」。它幫助孩子從活躍的白天模式,慢慢切換到安靜的夜晚模式,讓入睡更快、睡得更安穩。

閱讀更多 »
嬰幼兒睡眠顧問 • 心璞

嬰幼兒睡眠顧問 • 心璞

具護理背景的嬰幼兒睡眠顧問,結合科學方法與溫柔陪伴,專注協助 0–5 歲寶寶改善作息與睡眠品質。不僅幫助家庭建立安穩的好眠節奏,也陪伴媽媽在育兒旅程中看見力量,收穫成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