覺察情緒:EFT 情緒釋放法

當吼叫成為習慣,我們失去了什麼?覺察情緒:EFT 情緒釋放法

,,

很多爸媽都很熟悉這樣的場景——提醒了好多次,卻像沒人聽見,最後只好用大吼讓孩子動作。久而久之,「吼」好像變成了日常的一部分。

▎當吼叫成為習慣,我們失去了什麼?

EFT 情緒釋放法

「快去睡覺!」

「不是叫你收玩具嗎!」

「不要再吵了!」

很多爸媽都很熟悉這樣的場景——提醒了好多次,卻像沒人聽見,最後只好用大吼讓孩子動作。久而久之,「吼」好像變成了日常的一部分。

但你有沒有想過,當吼叫成為習慣,我們和孩子,其實正在慢慢失去一些很重要的東西。

1. 孩子的安全感

孩子最需要的是爸媽帶來的安全感。
當吼聲常常出現,孩子可能會覺得不安全,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「不夠好」,才會被這樣對待。

2. 親子之間的信任

大聲吼叫能換來短暫的安靜,卻可能讓孩子覺得爸媽不好靠近。
久而久之,他們可能選擇不說話、不分享,因為怕自己又被罵。

3. 孩子模仿的模式

孩子會透過爸媽學習如何面對問題。
如果他們經常看到我們用大聲處理衝突,也可能把這套方式用在弟妹、同學或朋友身上。

4. 爸媽自己的平靜

吼完之後,換來的常常不是解決,而是更多的疲憊與懊悔。
吼得越多,我們越容易陷入惡性循環:累了 → 沒耐心 → 又吼 → 更累。

▎可以怎麼做?

改變不需要一步到位,可以先從小地方開始:

🌿 在情緒快爆發前,先深呼吸,數到三。

🌿 用短而清楚的話重複,而不是加大音量。

🌿 如果真的忍不住,可以先暫時離開現場,等冷靜後再回來。

SIDS 多發生在 2–4 個月大的寶寶,九成案例發生在 6 個月大以前,男寶寶略多於女寶寶,且多在半夜到清晨發生。

▎三個小提醒,幫你避免情緒失控

1️⃣ 提早覺察警訊

心跳快、肩膀緊、口氣重,都是情緒拉警報的訊號。提早發現,就能先踩煞車。

2️⃣ 給自己一個停頓

當覺得快要爆炸時,先停下來問自己:「我現在真正的感受是什麼?」這個短暫的停頓,常常能幫你避開衝動。

3️⃣ 建立小小提醒動作

情緒快失控時,用手指輕點額頭,提醒自己:用理性而不是情緒來回應。
然後問自己:「我為什麼會這麼生氣?」「吼了之後會有什麼改變嗎?」

▎小工具:EFT 情緒釋放法

EFT 情緒釋放法

當情緒快要爆發時,可以試試這個「輕拍」練習:

👉 敲打順序

眉毛 → 眼角 → 眼下 → 人中 → 下巴 → 鎖骨 → 腋下 → 手刀點(小指側邊到手腕間的柔軟處) → 頭頂

👉 邊拍邊對自己說

「即使我很生氣,我還是願意接納自己。」
「即使我快要失控了,我還是願意好好照顧自己。」
只要 1–2 分鐘,就能讓情緒慢慢降下來,也更有力量去陪伴孩子。

▎給爸媽的一句話 💛

吼叫不代表你不愛孩子,它只是當下太累、太無力時的一種反應。
重要的不是「從此不再吼」,而是願意開始察覺,並給自己一點空間去練習新的方式。

每一次停下來,都是在守護自己與孩子的關係;
每一次練習,都是在幫助家裡多一份平靜與愛。

更多文章
嬰兒猝死症(SIDS)
寶寶好眠|睡眠寶典
嬰幼兒睡眠顧問 • 心璞
認識嬰兒猝死症(SIDS)與預防方法

嬰兒猝死症( SIDS)是指 一歲以下嬰兒,在沒有明顯疾病或外傷的情況下,於睡眠中突然離世,即使經過完整病理解剖與環境調查,仍無法找到確切原因。

閱讀更多 »
嬰幼兒睡眠顧問 • 心璞

嬰幼兒睡眠顧問 • 心璞

具護理背景的嬰幼兒睡眠顧問,結合科學方法與溫柔陪伴,專注協助 0–5 歲寶寶改善作息與睡眠品質。不僅幫助家庭建立安穩的好眠節奏,也陪伴媽媽在育兒旅程中看見力量,收穫成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