哄睡

常見哄睡依賴的解讀:奶睡、抱睡、拍睡,為什麼會出現?怎麼轉換?

,,

在我大寶六個月前,我幾乎每天都是用拍睡、搖睡、抱睡來安撫他入睡。一開始覺得沒什麼問題,因為這些方式很快就能讓他安靜下來。但隨著他慢慢長大,我發現情況變得越來越不對勁。

▎常見哄睡依賴的解讀:奶睡、抱睡、拍睡,為什麼會出現?怎麼轉換?

哄睡

在我大寶六個月前,我幾乎每天都是用拍睡、搖睡、抱睡來安撫他入睡。

一開始覺得沒什麼問題,因為這些方式很快就能讓他安靜下來。

但隨著他慢慢長大,我發現情況變得越來越不對勁。

他看起來總是精力旺盛、很難安撫,常常一天要哄無數次,連半夜也不斷醒來要我再重新安撫。那時候的我很挫折,因為無論怎麼努力,他都睡不安穩。

現在回頭來看,其實當時的我並不知道怎麼判斷孩子該什麼時候睡,也不清楚一天的睡眠時數怎樣才算穩定。結果在不知不覺中,我的「高強度安撫」,反而讓孩子更依賴外力才能睡著,也造成了後續的睡眠挑戰。

▎為什麼會出現奶睡、抱睡、拍睡的哄睡依賴?

其實,這些哄睡方式的出現很自然。

  • 奶睡:寶寶在喝奶的同時獲得飽足感、安全感與身體放鬆,自然就會在喝奶中睡著。
  • 抱睡:被抱著時,寶寶能感受到大人的體溫、心跳與搖動,就像回到媽媽肚子裡一樣安心。
  • 拍睡:規律的拍打能讓寶寶快速鎮靜,進入半夢半醒的狀態。

這些方法在新生兒時期確實有安撫效果,但隨著月齡增加,寶寶的神經系統和活動力逐漸成熟,他們會需要更長、更穩定的睡眠。這時候,如果還完全依賴「外力入睡」,就很容易出現 —— 醒來後找不到原本的安撫方式,而需要爸媽一次又一次重新介入。

▎怎麼轉換?讓孩子學會「自己睡回去」

一步步幫助孩子從依賴外力,過渡到能自己放鬆下來。
可以嘗試以下幾個方法:

  1. 調整睡眠時機:觀察清醒時間與睡眠訊號,讓孩子在「剛好想睡」而不是「過累」時入睡。
  2. 降低安撫強度:從強烈的搖、拍,慢慢轉成輕拍、口頭安撫,再逐步減少。
  3. 建立固定的睡眠儀式:固定的流程(洗澡、換睡衣、共讀)讓孩子形成「安全感+可預測性」。
  4. 營造睡眠環境:保持黑暗、安靜、涼爽的房間,讓寶寶更容易進入睡眠狀態。
  5. 耐心陪伴,給孩子時間:給孩子時間適應,爸媽的安定與一致性,比快速的方法更重要。
  6. 嘗試睡眠引導:如果你已經嘗試了以上方法,仍然覺得寶寶狀況沒有改善,其實也不用擔心。因為每個孩子的氣質不同,睡眠依賴的型態也會不一樣。這時候就需要客製化的引導計畫,由專業顧問協助評估,才能找到真正適合你們家的方式。

▎給爸媽的鼓勵

如果你現在正在經歷「一天要哄無數次」、「半夜醒不停」的階段,請先不要責怪自己。

這些哄睡方式並不是錯誤,而是大多數爸媽都會經歷的過程。

真正的關鍵在於 —— 如何陪伴孩子學會放鬆、自己睡回去。

當寶寶慢慢具備了自主入睡的能力,夜裡醒來時,就能像大人一樣,翻個身、換個姿勢,再次進入夢鄉。

如果你想更了解怎麼觀察並引導自己的孩子,也可以隨時來找我聊聊,我很樂意陪你一起找到屬於你家的好眠節奏。💛

感謝你的閱讀!如果想持續接收【更多有料的睡眠與育兒資訊】,歡迎追蹤我的社群:

  • FB / IG / Threads:每天都有實用小撇步,用圖文和短影音輕鬆學習。

  • 加入 Line@:提供專屬諮詢與服務,讓我陪伴你解決睡眠困擾。

  • 好眠文章:這裡有更深入的育兒好眠文章,幫助你找到適合自己與孩子的睡眠解決方案。

更多文章
嬰幼兒睡眠顧問 • 心璞

嬰幼兒睡眠顧問 • 心璞

具護理背景的嬰幼兒睡眠顧問,結合科學方法與溫柔陪伴,專注協助 0–5 歲寶寶改善作息與睡眠品質。不僅幫助家庭建立安穩的好眠節奏,也陪伴媽媽在育兒旅程中看見力量,收穫成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