嬰兒猝死症(SIDS)

認識嬰兒猝死症(SIDS)與預防方法

,,

嬰兒猝死症( SIDS)是指 一歲以下嬰兒,在沒有明顯疾病或外傷的情況下,於睡眠中突然離世,即使經過完整病理解剖與環境調查,仍無法找到確切原因。

▎認識嬰兒猝死症(SIDS)與預防方法

嬰兒猝死症

嬰兒猝死症(Sudden Infant Death Syndrome, SIDS)是指 一歲以下嬰兒,在沒有明顯疾病或外傷的情況下,於睡眠中突然離世,即使經過完整病理解剖與環境調查,仍無法找到確切原因。

雖然至今醫學界仍未完全解開 SIDS 的謎團,但自 1980 年代的研究發現,「趴睡」是其中一個重要的高風險因素。許多國家推動「仰睡運動」後,SIDS 的發生率顯著下降。

▎常見的高風險因素

除了趴睡,以下情況也會增加 SIDS 的發生機率:

  • 早產或低出生體重
  • 母親孕期吸菸、飲酒或使用藥物
  • 睡眠環境中有鬆軟枕頭、棉被、玩偶等
  • 過熱(衣物過厚或室溫過高)
  • 與大人或兄弟姊妹同床睡

SIDS 多發生在 2–4 個月大的寶寶,九成案例發生在 6 個月大以前,男寶寶略多於女寶寶,且多在半夜到清晨發生。

▎常見的高風險因素

醫學會與兒科專家建議,安全睡眠的關鍵原則如下:

  1. 一歲前一律仰睡,尤其是早產寶寶更要注意。
  2. 床墊表面要堅實,床墊與床框之間無縫隙,不使用軟墊、枕頭、厚棉被。
  3. 嬰兒床保持淨空,不放玩偶、枕頭、鬆軟棉被等。
  4. 勿讓嬰兒睡在沙發、椅子、墊子或大人的床上,也不要讓嬰兒睡在大人身上。
  5. 同室不同床:與父母同房,但寶寶要睡在自己的嬰兒床中。
  6. 避免過熱:室內保持通風,衣物不要過多。(可摸頸後溫度確認是否過熱,後頸溫暖乾爽為佳)
  7. 營造無菸居家環境,避免寶寶接觸二手與三手菸。
  8. 不宜配戴平安符或掛著奶嘴鏈入睡

SIDS 多發生在 2–4 個月大的寶寶,九成案例發生在 6 個月大以前,男寶寶略多於女寶寶,且多在半夜到清晨發生。

▎睡眠安全 Check List

幫大家準備了一份檢查表,快速確認寶寶的睡眠環境是否安全:

1. 基本環境安全

☐ 獨自睡在嬰兒床,不與大人共床
☐ 床墊與床架緊密貼合,不易卡頭或手腳
☐ 床墊偏硬,不用乳膠墊、沙發或其他柔軟表面當床
☐ 嬰兒床中完全淨空,無枕頭、棉被、大玩偶等鬆散物件

2. 睡眠空間

☐ 房間通風良好,風向不直吹寶寶
☐ 室溫約 22–24°C,濕度約 50–60%
☐ 寶寶穿著輕薄,摸後頸不出汗為佳
☐ 包巾或防踢被應貼合身形、不遮口鼻;寶寶有翻身跡象應解放雙手

夜晚的安全守護,就像白天的擁抱一樣重要。
安全睡眠不是限制,而是我們送給寶寶的第一份保護。
當你確保了環境的安全,不只是讓寶寶睡得更好,也讓自己能安心入睡。

更多文章
睡眠儀式
寶寶好眠|睡眠寶典
嬰幼兒睡眠顧問 • 心璞
睡眠儀式:讓孩子安心入睡的小秘密

睡眠儀式是一段每天重複的睡前流程,就像是一個「放鬆密碼」。它幫助孩子從活躍的白天模式,慢慢切換到安靜的夜晚模式,讓入睡更快、睡得更安穩。

閱讀更多 »
安撫物
寶寶好眠|睡眠寶典
嬰幼兒睡眠顧問 • 心璞
何時可以讓寶寶擁有安撫物?挑選指南一次看

在上一篇提到「嬰兒床內要保持淨空」,這是因為一歲以下的寶寶,肢體控制能力還不成熟,鬆軟物品容易造成窒息風險。但當寶寶滿一歲、動作發展良好時,爸媽就可以開始考慮,適時介入安撫物,幫助寶寶在睡前更有安全感。

閱讀更多 »
嬰幼兒睡眠顧問 • 心璞
嬰幼兒睡眠顧問 • 心璞

具護理背景的嬰幼兒睡眠顧問,結合科學方法與溫柔陪伴,專注協助 0–5 歲寶寶改善作息與睡眠品質。不僅幫助家庭建立安穩的好眠節奏,也陪伴媽媽在育兒旅程中看見力量,收穫成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