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孩子生病睡不好:感冒、發燒、鼻塞時的睡眠調整法
孩子和大人不一樣,他們的理解能力、表達能力有限,配合度自然也有限。當生病時,身體已經不舒服了,情緒與配合度更容易下降。這時候,往往需要我們更多的耐心與陪伴。
孩子和大人不一樣,他們的理解能力、表達能力有限,配合度自然也有限。當生病時,身體已經不舒服了,情緒與配合度更容易下降。這時候,往往需要我們更多的耐心與陪伴。
寶寶生病時,最讓爸媽心疼的就是小小身體要承受不舒服。特別是在托嬰或上學期,孩子常常接連感冒,彷彿「不斷更新病毒碼」一樣。
不論新手爸媽還是有經驗的爸媽,常常都會卡在同一個問題——「寶寶到底該何時上床睡覺?」。直到接觸到睡眠科學知識,我才認識到「清醒時間」和「生理時鐘」的概念,也才慢慢找到一個明確的方向。
在我大寶六個月前,我幾乎每天都是用拍睡、搖睡、抱睡來安撫他入睡。一開始覺得沒什麼問題,因為這些方式很快就能讓他安靜下來。但隨著他慢慢長大,我發現情況變得越來越不對勁。
寶寶滿 4 個月後開始會翻身,原本的包巾就不再建議使用,需更換成雙手可自由伸出的款式,安全性更高。
睡眠儀式是一段每天重複的睡前流程,就像是一個「放鬆密碼」。它幫助孩子從活躍的白天模式,慢慢切換到安靜的夜晚模式,讓入睡更快、睡得更安穩。
在上一篇提到「嬰兒床內要保持淨空」,這是因為一歲以下的寶寶,肢體控制能力還不成熟,鬆軟物品容易造成窒息風險。但當寶寶滿一歲、動作發展良好時,爸媽就可以開始考慮,適時介入安撫物,幫助寶寶在睡前更有安全感。